其实,有许多速写作品看是毛糙、草率,却很精彩,也无法手工复制,同样也能成为审美意识强烈的、经典的艺术精品。
没有彩色的黑白速写,风神更加质朴无华,完全靠用笔、气韵、布局、布白、线条组织、手指抹擦的交融,而产生视觉美感,一种将生活提炼、将尘世和自然“过滤”后的更为“宁静”、“纯净”的美感。
下图:四川峨眉山金顶(1995年作)

看多了缤纷的色彩,再品味黑白两色的速写画面,倍觉清新、悦目、别有趣味......
下图:四川乐山五通桥金山镇大榕树旁老屋(1995年作)

“速写”画面常常充盈着生命活力,激情、张力;看是小巧,同样也可以表现博大,速写”是生命的“心电图”,无法造假,有怎样的“心灵”,有怎样的功力、学养、见地、境界,就有怎样的“速写”。
下图:山东威海市刘公岛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

在绘画境界,“速写”活灵活现,生命灵气透射,是最诚挚、最质朴的“生命形式”,自然、纯真、真率、最接近人的“脉搏、心跳”,也最接近艺术的最高境界——自然。下图:海南三亚海滨看海(2009年作)

“速写”是人的心灵轨迹,是人心灵世界“签字”般的绘画样式,是最具表现力的“心画”。“速写”常常自然,少做作、少作秀、少扮酷、少刻意的劣痕,因而最接近艺术的本原“自然”......下图:海南岛三亚亚太国际会议中心楼上眺望海湾(2009年作)
“速写”只要能表现美感。可以不择手段,有时=在钢笔速写的基础上结合塑 管水彩笔的运用,也挺“出彩”,见下图:北戴河“鸽子窝”海滨景区(1985年作)

速写,着色或不再着色,“味道”不一样,处理得法都出效果,处理不当,适得其反。
下图:丽江古城速写(2007年作)

“速写”最淳朴、直率,在所有绘画样式中“速写”能融合才情、活力、智慧,最强力的显现心灵境界。这种境界是其它绘画样式难以臻及的......下图:丽江古城“萤火虫”店 (2007年作)

乎所有的绘画样式我都接触过,最打动我的还是看来“小小的”“速写”,因为它最鲜活、最“有血有肉”、最贴近生命的本原。
下图: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“西部影视城”速写(2010年作)

“速写”它是所有绘画中最质朴、最地道的生命轨迹、无法造假的生命“心电图”.......下图:安徽省黄山黟县西递古村落(2010年作)

钢笔速写画幅不大,把握的好,也颇有审美趣味.......
在速写天涯,忘记名利,享受到无比的愉快,一种无可替代的心灵愉悦,一种自在、陶然、淡定,没有功利的欢欣......下图:云南省西双版纳基诺族山寨质朴、美丽的“太阳舞”(2009年作)
好的速写作品,可以长久的、永恒的让视觉不疲倦的获得 审美愉快,这样的“速写”作品就是“经典”........
动态速写要抓住“动态”
速写是一百多年来伴随着油画等西洋绘画传入我国的一种绘画艺术,

是画家记录生活、收集生活素材的一种极为便捷、而实用的绘画形式。诚然,摄影技术的发达形成一种强劲的力量成为画家、画者的采风方式,并正在逐渐地取代原始、质朴的手工“速写”。“速写”好像在“边缘化”``````下图:无锡灵山大佛景区速写(2010年作)
然而我不以为然,我依然如故的喜欢速写、热爱速写,并乐在其中、乐此不疲......
下图:庐山净土宗祖庭东林寺(1982年作) 
影像技术、数码技术的问世,对绘画、特别是对写实主义的绘画是致命的冲击
下图:西藏村舍野外景观

特别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古典写实主义油画绘画手法,在逼真方面不得不向照相、喷绘的机器操作彻底地“俯首称臣”。 下图:庐山别墅(2009年作)
像电脑打字、电脑刻字、电脑设计,更是使得千千万万靠手工工作的美术工作者失业、下岗,并且彻底地、迅猛地丧失市场。下图:遥看庐山三叠泉(1983年作)
但是至今,电脑无法取代“速写”,“速写”抵达的“妙境”电脑无法抵达,因为机器无法取代生命。
下图:西藏村舍景观
“速写”是“生命”不是“机器”,人的手工“速写”充满极其微妙的“随机变数”、是充满“灵气”的高智商产物。只有程序、没有智商、没有灵气的“机器”做不到
下图:遥看庐山三叠泉(1983年作)
我爱“速写”,绝不为名利,因为画“速写”时,人常常处于一种极其自然、自在、灵机焕发的状态,并陶醉于纯净美感中忘怀一切、心中只有纯净美感的无上境界......下图:泰山壶天阁(1985年作)
然而,相机、电脑究竟不能取代人的大脑,速写写生的快乐享受的不仅仅是结果,其创作的全过程都有种精神享受的愉悦。
在大自然中品赏自然之美、人工与自然的和谐之美,整个选景、构图,绘画 全过程都充满着一种宁静、感悟大自然“万物妙”的快慰......下图: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鼓楼(2010年作)

面对相机我发现,“速写”,却有着自身的特色是相机不能胜任的。速写艺术是一种“生命行为”、“生命现象”,包容了极强的生命活力和生命激情。
速写可以根据画面进行取舍、强调、简略、或突出,或虚化,非常灵活,笔迹还洋溢着画者的激情、活力、敏慧,并随机应变的将极些微处,进行畅然无碍地充盈生命活力的及时“微调”。下图:江西省安义县京台古村落“刘氏祠”(2009年作)
这些是冷冰冰的相机、电脑不能取代的、无法做到的,因为人类有极高的智商,机器程序是人设计的,终极不具备智商.....
根据速写,回去进行“二度创作”,画成国画,又是另一种趣味形式
下图:江西德安县共青垦殖场(1983年作)
努力的画速写,也用心 去“开发”速写这种用心灵去驾驭挥笔的绘画形式,探索人性心灵激荡的绘画美感奥妙。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。
下图:福建省武夷山武夷镇“下梅古村”(2009年作)
电脑是人类智慧的产物,现在设计图片都用电脑,效果比一般的手工描绘漂亮而快捷许多。
下图:福建省武夷山武夷镇“下梅古村廊街”(2009年作)

电脑设计的问世,彻底地击溃了人的手工劳动,全国铺天盖地的实用美术工作者,因手工描绘的落后性而被电脑击败、彻底“崩盘”、全线“下岗”、并被电脑设计制作全盘取代了。然而,“速写艺术”的生命行为,电脑至今难以取代、难以超越.......
下图:是上海老街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邀请我为“老街”的推出所做的速写,6幅为一套,由国家邮政总局监制发行的邮资明信片
艺术只能努力做到尽善尽美,至善至美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理想境界.....
下图:台湾阿里山原始森林(2011年作)
“速写”这种艺术形式,内蕴了人心灵敏锐的形式美感、和最具生命活力的激情。
下图:甘肃景泰龟城景观
“速写”的绘画过程,充满着即兴和随意性。“速写”颇像充满激情的“即兴发言”,需内涵、功力深方能制造精彩,这不打稿子的“即兴”,往往比拿着稿子“读”、不知要生动多少倍。
下图:甘肃景泰龟城景观

数码照相机,对“速写”的冲击力十分强劲的确研习绘画艺术的画家们、老师们、爱好者们,现在不少都“淡泊”了速写,喜欢用照相机替代速写采风,并且成为一种流行;然而,绘画的大脑却迟钝、退化了,画出来的作品艺术魅力自然大打折扣,这是人类绘画艺术的没落、悲哀!
下图:黄山歙县景观
下图:悉尼太平洋边的速写 (2001年元月澳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时应邀往澳大利亚举办个人画展期间)
下图:少林寺
照相机快门一按,美景进入镜头里,作为摄影艺术那是另一种乐趣。但作为画家采风,放弃笔耕速写,依赖机器的便捷,艺术上的美感领悟力必然受到伤害。随着时间推移,人对画面的组织用不着动脑,快门一按,图片就成型了,相机替代了人脑,人对组织画面美感的心灵领悟力也就渐行渐远、而且越来越迟钝。下图:甘肃景泰龟城景观
许多画者依赖照片作画,没有照片就无法画,人泯灭了激情,画面如何留得下激情?留下多了对生活的曲解、造次、扮酷、作秀。“纯情”的“美”也就“枯萎”、“凋谢”了。
下图:华山中峰旅店景观

不少的的西洋画家们离开了照片就无法创作了,简单的速写不会画了,对动态,对大点的“场面”,更是无从下手......
下图:雁荡山大龙湫(2011年作)

我之所以坚持画速写,不依赖照片,是因为我深深地“爱”上了速写。
下图:西藏村舍景观
因为,
“速写”最生动活泼,了了几笔,看似简单,简约,其实最富有激情、最生动、最有趣味、最富有魅力,也最贴近人、最亲和、最能彰显人性的内蕴,渺渺几笔,往往胜过千烘万染......
画速写,要找“画点”,即用视觉寻找让人视觉美感神经兴奋的生活场景。下图:西藏扎村村舍景观
画场面较大的“场面速写”,作画时尤其须注意画面各处的和谐与整体性,注意景物、及人的比例、透视关系、虚实变化、整体的把控。下图:西藏乃村景观
下图:上海网球场数万人主赛场的场面速写。我受邀请,为ATP国际网球大师赛2010年上海总决赛作的“速写”。许多作品用在他们制成的笔记本上(2009年作)
下图:应邀为上海F1国际赛车活动作“速写”,作品被制成有限印刷礼品。下图为应用于礼品的作品之一。画面在钢笔速写的基础上,用电脑添补了颜色,一切都是我独立操作完成的(2009年作)

下图: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《新民晚报》开设专栏的“文化新闻速写”之一

画速写总是从画相对稳定的人物速写开始。自然还要看一些艺用人体结构方面的书。画多了,自然会熟练生巧。舞台上的动态速写难度虽然大,画得多了,难得就会变成不难,老子说,“难易相成”。
下图:是一组中国最大的侨乡江门市的速写(2011年作)


而“临摹照片”,通过临摹照片的这种“创作”,把一个平面的图像,复制到另个平面(自己的“创作作品”)上了,这种画作不会有实地写生的“鲜活”。
下图:上海闸北区至江西路的街面房,左为“老虎灶”(1998年作)

下图:在上海世博会期间,在非洲联合馆画的”非洲人的笑“的浮雕
下图:我为《新民晚报》文化生活部专栏供稿的作品之一


下图:赣北武宁县城速写(1999年作)

下图:赣北武宁县石门山乡速写(1999年作)

下图:北京颐和园万寿宫(1985年作)

下图:西双版纳基诺山寨山路竹棚里坐着的基诺族老年人。他们的装束、桌凳、椅,一切独具风情
下面是几幅素描性的炭精条头像速写。人物的头像表情丰富,很要下一番功夫才能画好。这对画其他的人物速写、动态速写、场面速写都很有帮助。(作于1983年、1984年)




确确实实,“速写”艺术有着无穷的、久远的魅力和乐趣。这和相机快门一揿的感觉全然的不一样 ...........
评论